教育局公布西宁这两个区成为国家级实验区!
8月14日,教育部公布了"基于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简称"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验区名单。它由选拔推荐、专家评价、宣传等环节决定,并得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其中青海省西宁市名列其中。
国家信息教学实验区名录
教育部要求各实验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学习方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期高中教育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并以实验工作为有力支撑和重要把握,推动地方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一、确定工作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的途径、途径和方法,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促进本地区学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充分利用信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教师改进教学服务,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的教育现代化。
二.加强组织领导
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协调相关教学部门共同推进,确保日常教学与实验工作的一致性,保证实验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当地实际,认真改进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进度安排、配套政策、财政保障、责任主体和预期效果,突出定位、创新、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围绕年度工作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工作。鼓励试验区之间建立协商合作机制,加强交流与协调,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三、勇于探索创新
围绕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新的教与学模式。鼓励各实验区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省级平台和地方平台开展网上和离线混合教学,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组织的重构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块链等技术促进数字资源内容监控、电力保护、共建共享;加强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收集,进行教学分析和过程评价,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促进个性化适应性学习。探索以学生身份号为"教育身份证",将不同平台和工具应用之间的学习数据连接起来,促进大数据应用的研究,促进"网络教学与研究"、"跨学科教学"、"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智能教室"和"数字阅读",为教学改革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