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追责、被顶替,基层干部“匿名化”现象很多

2020-08-11 09:48   来源: 互联网    浏览次数:240

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我说的话。不要把它写下来,我们是兄弟。"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领导可能什么也不说,但他会给我穿小鞋子。


如今,"不提名字"已成为许多干部开诚布公、说实话的先决条件,半个月的访谈记者发现,干部在面对各种采访或询问时,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希望能够在事件发生后的新闻报道或研究报道中隐藏自己的名字,在基层,干部"匿名"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无论内容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连名字都别提。


在半个月的谈话中,记者在东部某省采访时,随机找了一名乡镇干部来了解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写下干部的姓名和职位,并在月中谈到记者的写作时,当地政府将讨论:更不用说乡镇干部的名字,而是要在稿件上突出当地市长的名字。


半个月的记者不由得感到惊讶,因为这是一份积极而典型的稿件,根据原因,哪个干部被采访,写上了哪个干部的名字,但事实是,即使说到积极典型的采访,也存在一些基层干部的名字被"替换"、"匿名"的现象。


在报道东部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时,记者采访了当地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局等一些局长,采访后,当地宣传部负责人提醒记者:"尽量不要出现主任的名字,他们都会被相关负责人所取代。


结果是宣传部担心个别领导会"出问题",因为谁有多少名字。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没有人会出现名字。


基层干部接受媒体采访,特别是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敢公开发表意见。不久前,一名半月的记者在朋友圈的少数地方转发了一篇关于"混水"的统计报告。一位县长迅速留言说:"上面的代码被添加了,基层的情况确实如此。不到一分钟,评论就被迅速删除了。



为了保护被访者,半月刊的记者往往尊重被访者的"匿名"要求,报告发表后,许多基层干部纷纷喜欢,以为是写在每个人的心上,但很少有人敢在朋友圈里转发,个别干部一时冲动就会评论,如果有人坐到正确的位置,就会赶紧把它删掉。


然而,当记者在一段时间后再次见到匿名受访者,询问最初的痛点以及如何解决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得到一个令人沮丧的答案:"与过去不同"。


通过这种方式,一个新的治理悖论逐渐形成--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多,需要的匿名性越强;他们越匿名,就越难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长远来看,基层干部已经失去了他们的期望,变得"无力抱怨",甚至变成"佛教制度万岁"。



干部的"匿名"反映了基层管理的两大困难。


采访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往往希望隐藏自己的名字,自称"有关干部"或"有关工作人员"。一些基层干部也被他们的名字所取代。或者是主动的,或者是被动的"匿名",反映了当前基层治理的两大困难。


一是责任的泛化和对责任的恐惧。"建议就像风吐口水,吐在脸上。"一位基层干部无奈地说,在问题面前,提出建议的人很可能成为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守望者"。一旦以这个名字反映出来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就不可避免地追究各方和责任人的责任,并面临泛化和责任加剧的风险。


一名中心城市的一名团队工作人员透露,在处理一件引起舆论强烈关注的热点事件时,一位上任仅三天、与事件无关的负责任的领导人因领导责任而受到调查。他认为处理这件事不公平,并做出了解释。结果,他因不谈政治而受到上级的批评,几乎受到惩罚。


一些基层干部说,在单位内部核查中发现同样的问题后,可以进行整改,把问题提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带到调查组,反映问题的干部很容易被"挂断",因为他们暴露在家庭的丑恶之中;一旦反映在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中,第一项任务就是处理舆论,整改成为次要任务,有关干部被从轻处罚和免职,诚名反映问题的干部,已成为基层干部最不愿意选择的方式。


第二,评价机制不完善,愿意被取代,大多数地方在取得成绩时都强调,"他们都是重视他们的领导,关心他们,有很强的领导能力,等等。当问到他们做了什么,普通干部们一个接一个地挥手。"我们是实干家,不值得一提,不写我的名字。


一些基层干部说,由于缺乏日常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好坏取决于主要领导的评价,我们在工作中既不应抓住领导的"风头",也要尽一切可能对领导"立功",为领导"争光"。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仲武说,基层干部遇到"匿名",很容易压制他们做事创业的热情。"很明显,他们已经完成了工作,但他们在总结工作或进行外部宣传时,却搬动了花草,这样干部就很容易感到冷。



此外,一些基层干部还说,一步一步走就意味着"等待、依靠、要求"。"在一些辉煌的政治成就背后,并不排除他们踩到了政策的红线。基层干部知道事情的背景,甚至亲自参与其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一旦正面的典型人物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参与的干部就会受到责备。



不应对匿名现象视而不见


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兴元等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无论是在反思问题时,还是在强调更换领导角色时,都要注意"匿名"现象。"我们不应对"匿名"现象视而不见。"在深入分析问题症结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一方面,基层要树立反映问题落脚点是解决问题的正确观念。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地要主动采取主动,加强研究,了解各自部门的现状,不能等到具体问题暴露出来后,才予以紧急处理。


不久前,中部某市级机关改变了以往面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方式,采用匿名方式,在内部开展问卷调查,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意见,受到职工的广泛好评。

image.png

另一方面,上级在安排工作任务时,有的已经有具体要求,有的甚至直接负责合作社和村民团体,除了落实文件外,基层没有太多的空间,有的有政策盲点,有的需要突破基层的现有规定,但这也存在着踩红线的隐患,同时也把责任交给了领导。


专家认为,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实施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要鼓励基层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强调结果的导向,完善对基层干部的评价,使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成就感。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前瞻科技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