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走廊堆杂物习惯,需法律法规来维护秩序

2020-08-03 16:36   来源: 互联网    浏览次数:164

据媒体报道,7月11日,一名老人在北京市朝阳区突发事件。当急救人员用轮椅把老人抬下楼时,他们受到走廊里杂物堆积的影响,只能慢慢来,很难把老人抬出大楼。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居民区,发现许多住宅建筑存在走廊杂物堆放问题。一些社区进行了多次垃圾清理,但"重复清理多次"。物业管理专家表示,社会无权执法,屡次治理困境。


走廊内杂物的堆放,不但影响居住环境,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无须重复清理走廊杂物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走廊内的杂物堆积、重复处理并非暂时现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各方早已达成共识,但问题仍未解决,原因何在?


从外表上看,一些业主很幸运地认为,如果这么多年没有问题,将来也不会有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不会自食其果。有些业主有"乘机"的心态,认为公共空间不用白白使用,其他人也可以使用。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只能提出建议,说服也没有约束力,从长远来看,走廊上堆积如山的杂物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疾病。


但从根本上讲,违法成本过低。消防法规定,占用、封锁、封闭疏散走廊、安全出口或者阻碍安全疏散的个人,处警告或者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根据财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财产应当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制止或者处理违法行为。但是,在实践中,居民很少因乱扔垃圾而受到处罚。

他说:"社会上缺乏执法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社会没有执法的权利,但却可以及时向有执法权的职能部门反映问题。然而,在现实中,走廊里堆积如山的杂物往往被视为一个道德和文明的问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一方面有关部门缺乏监管权力,执法上也有盲区;另一方面,地产及社区工作者亦不愿与居民"鬼鬼祟祟",因为这些"小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种"破窗效应",即法律不对公众负责。


治理陋习仅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法律法规长出锋利的‘牙齿’,才能倒逼居民提高文明素养,养成文明习惯。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要重点整治‘楼道等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等不文明行为。据悉,目前,北京市相关部门正在开展专项整治,明确要求由属地政府牵头城管执法,住建,消防等相关责任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开展综合整治行动;整治完成后,将建立健全定期检查,清理等长效机制,严防违法行为反弹。在引导,鼓励,告知行不通的情况下,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执法力度,着力长效机制建设无疑是正确的,但关键在于落实。 如果北京的专项整治能够取得成功,对其他城市将是一个借鉴。


此外,要坚持疏浚堵漏的原则,加强执法监督,同时引导居民合理储存和处置杂物,如为居民提供有偿仓储、积极组织垃圾采购企业上门服务等,都是可以尝试的。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前瞻科技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