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为什么说汉语不合拍?基因差异可能会影响声调感知"
目前,世界上有7000多种语言。到目前为止,各种具有自己特点的语言是如何进化的?除了地理和历史原因之外,遗传基因在语言发展中起着作用吗?多年来,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进化科学家都想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遗传和语言特征是共同进化的,也就是说,语言特征的出现或保留,是因为使用语言的人倾向于从基因上提高处理这一特征的能力--这是一种被称为语言进化的遗传偏见假说。然而,这一假说是有争议的,仍然没有直接证据。
最近发表在"科学进步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DNA的细微差异会影响人的声调感知能力。这项研究首次为语言进化中的基因偏见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为基因在语言进化中的潜在影响提供了决定性证据。
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认知神经学家黄俊文(Huang Junwen)和他的同事并不是第一个提出遗传多样性可能推动语言进化的人。早在2007年,英国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爱丁堡)的研究人员就证实了基因和音调之间的相关性。他们分析了世界各地49个群体的983个等位基因和26个大数据集的语言性状,发现即使控制了地理和历史因素,ASH 1和MCPH 1基因和音调之间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在新的研究中,黄俊文和同事对400多名讲中国粤语的人进行听力测试,以确定每位参与者区分粤语六个声调的熟练程度,同时测试参与者的智商,记忆力,以及对声调和节奏的感知能力。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者的唾液样本,发现三个基因的九个变体与声调感知有关,七个基因的13个变体在一般语言处理中发挥作用。 ASPM基因有两个变异,形成T和C等位基因。 该基因频率在欧洲人中分别为59%和41%,而在这项研究中400多名中国人中为84%和16%。
研究还发现,讲粤语的人比说法语和英语的人更能感知音调,而不是节奏,而且经过多年的使用,细微的遗传差异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黄说:"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基因和音调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语言进化的潜在机制。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语言科学家达米恩·布拉西(Damien Brasi)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也认为,微小的遗传效应可能导致语言的改变。然而,他强调,许多问题仍有待研究。"我不指望任何研究能清楚地证明语言变化的本质,这项研究也不例外,"布拉西说。
瑞士苏黎世大学语言学家巴尔塔萨·皮克尔(Baltasa Picker)说,"黄俊文的研究在这一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因为它使用了比以往更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更大的样本。"同时,这项研究还强调了生物学家和语言学家之间更密切合作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