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胸膛贴近生活、大自然
前几天,我在太行山深处采访。走在路上,看着山两边平地上排列整齐的楼房,鲜花盛开的庭院。一位朋友感叹,哪里有农村?我问,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他愣了一会儿,不再说话。我想,农村应该是灰头土脸的白毛巾吧? 应该是破墙空心村吧? 应该是平房枣泥路吧? 我们的一些作家,似乎成了"中间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和这样的语境。 但这些都是中国农村的传统记忆,都是过去落后的中国农村,都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农村家园。这是真正的田园牧歌吗? 这是浪漫的乡村生活吗? 不,这些表象的背后,是旱厕的恶臭,是洗澡的不便,是医疗卫生的匮乏,是交通信息的闭塞,是发展教育的落后,是思想观念的落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落后
在新时期,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千年来刷新了农村的农耕文明形象;摆脱贫困、振兴农村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也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是一种新的突变,它颠覆了我们所有人的认知。这一变化,让我们感到惊讶,也令人惊讶,也迷失了思想:似乎,我们失去了什么?
我们失去了什么?事实上,我们已经失去了我们的落后,我们也失去了我们的整体贫困。在新时期告别旧时代,是历史的必然,是发展的必然,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必然。"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事情会变成深情的怀旧。"这是诗人普希金的看法。怀旧永远是怀旧,但你和我仍然喜欢适应现代生活。新农村生活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现实、最大的未来和最大的稳定,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农村生活"包含着无数生动的"中国故事"。作家要讲故事,用现实的精神和浪漫的情怀来传达中国的声音,弘扬中国的精神。我期待着与这个新时代和新农村相匹配的"新史诗"的出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乡土与怀旧,也有一个时代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鲁迅的故乡,祝福,沈从文的边城,丁玲的《阳光照耀桑干河》,孙犁第一次记录风云,周立波的风雨交加,山城巨变,刘青的创业史,梁斌的红旗谱,霍骥,浩然的晴天,金色大道,路遥的平凡世界、人生,陈忠实的白鹿原等,这些作家都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经历,他们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史诗般的呈现,深受读者喜爱。然而,目前的文坛却缺少这样的现实主义名著。城市中的一些作家,由于长期安逸懒散,缺乏扎实的农村生活经验,他们的作品大多流于昙花一现或光彩夺目,难以写出他们的韵味。县乡作家由于种种原因,由于自身地位低下、视野狭窄、视而不见,无法书写新农村的意义。这就造成了乡村题材创作的尴尬。如果说现代都市题材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都市气息和一些都市风情。但现代农村题材的创作还有些简单,有些肤浅,人们只能从农村题材的影视剧进入新农村。总之,没有史诗般的作品,全景地反映了新农村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虽然从基层看,中国社会是地方性的,但新时期的中国农村,正经历着由外到内的深刻变革。然而,我们作家的触角和视野却没有充分、真实地观察到,思想和情感的触角还停留在牧农时代。作家应该用发展的视角,从文化本位的角度对新时期新农村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进行观察和思考。
新乡村的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没有熟悉和善良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歌德建议阿克曼说:“无论如何,不要害怕艰苦的工作,要充分观察一切,然后才能描述它。”为了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全面观察”生活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双脚踏足大地,胸中贴近大地,用灵魂感知时代,真正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呈现出一部“新史诗”。